饮酒天团齐聚中秋:品酒,更品人
相声守墓人、影视和大牌奢侈品终结者、清华池高材生、德云社皇后谦儿哥的王,郭德纲老师曾经说过,端午节放假我们应该感谢两千多年前的屈原,是他义无反顾地投江,才为后世的我们换来了一天假期。
而“明月几时有,把酒问青天”的中秋佳节,我们就应该感谢唐玄宗李隆基,虽然在周朝就有关于中秋的记载,但是直到唐朝,中秋节才成为全民的节日。从历史上看,皇帝都会追求永生,希望永远掌握权力,唐玄宗也如此。唐玄宗时代大力尊奉道教,而月宫正是凡人登仙,永生的象征。《开元天宝遗事》中就记载:唐玄宗在当时著名道士罗公远主持的中秋祭月仪式上,登上了月宫。这当然只是传说,但是唐玄宗尊奉道教的永生,却普惠了民众,因为他让八月十五中秋节望月拜月的风气,从皇宫逐渐传到民间。
举杯邀明月:
唐朝人喝什么酒?
每逢中秋这一天,唐玄宗都会召集重要的文武官员,一起到皇宫,熄灭灯烛,就着月亮洒下的清辉,大摆酒宴,大家借着酒兴行令赋诗,歌颂皇上的文成武德,期盼永享太平盛世。
飘零在各地的游子和诗人,由于交通不便,在中秋节这天,也会格外想念家乡,或聚饮、或独酌,用微醺的酒意冲淡浓浓的乡愁,也留下无数美好的咏月诗篇。总之,对唐朝人来说,中秋吃不吃月饼都行,但酒是一定得喝的。可动辄“会须一饮三百杯”,就算用现代喝白酒用的小杯,三百杯也得差不多12斤白酒,这些白酒灌下肚,别说写诗了,这个中秋节都别想过了,以后的中秋节……还有以后吗?
但人家李白还就能“斗酒诗百篇”,唐代一斗酒折合现在也就是6升,正是12斤。
如此夸张的豪饮其实说起来也没那么神奇,唐代的酒并非现代意义上的蒸馏酒,那时的酿酒工艺只能酿出10°左右的酒,一斗酒的酒精度在东北那嘎达,酒局聚会上的好手都有这个“斗酒”的量了。
不过就算酿造水平一般,好一点的清酒,价格也不便宜。王维说“新丰美酒斗十千”,李白说“金樽清酒斗十千”,说的都是当时的顶级好酒,开元盛世的十千钱接近现在的两万五千元(一升等于12瓶,一瓶两千,跟现在的顶级白酒价格相当),王维有钱,李白有人请,都喝得起。餐馆里卖的普通酒,一斗售价折合成现在的人民币也在400——1000元不等,跟今天差不多。
普通人的日常消费,就是自酿的米酒,接近于醪糟。白居易鼎鼎大名的“晚来天欲雪,能饮一杯无”,喝的“绿蚁新醅酒”就是家酿发酵期短、且带微生物杂质的浊酒。孟浩然“把酒话桑麻”、杜甫“白日放歌须纵酒”,喝的也都是这种民间自酿浊酒。包括武侠小说里经常见的“竹叶青”,其实也都是类似的便宜货。诗人和侠客的普遍贫穷限制了喝酒的品味。李白要是没人请喝酒,也只能把当倒插门女婿得来的“五花马,千金裘”都当了换酒;更不用说“潦倒新亭浊酒杯”,一生经历艰难困苦的杜甫了。
但正是杜甫,写出了大唐盛世最强大的喝酒阵容——《饮中八仙歌》。
摘要速写:
饮酒天团的酒局众生相
“
知章骑马似乘船,眼花落井水底眠。
汝阳三斗始朝天,道逢麹车口流涎,恨不移封向酒泉。
左相日兴费万钱,饮如长鲸吸百川,衔杯乐圣称世贤。
宗之潇洒美少年,举觞白眼望青天,皎如玉树临风前。
苏晋长斋绣佛前,醉中往往爱逃禅。
李白斗酒诗百篇,长安市上酒家眠。天子呼来不上船,自称臣是酒中仙。
张旭三杯草圣传,脱帽露顶王公前,挥毫落纸如云烟。
焦遂五斗方卓然,高谈雄辨惊四筵。”
(喝酒的人请注意对号入座,如有巧合,就是雷同)
写《饮中八仙歌》的时候,杜甫刚到京城长安,正是三十多岁的盛年,他踌躇满志、意兴飞扬,一心想进入仕途混出点名堂。跟其他求官的诗人一样,杜甫也写了不少给贵族溜须拍马的诗,以期求得他们的举荐。《饮中八仙歌》其实也有一定巴结讨好的意思,但诗里的人物速写却非常生动精妙。这八位年龄不一的酒仙在史实上究竟一起攒过酒局没有,咱也不知道,但不妨根据杜甫的描述,借助史实对这八人的记载,来看看唐朝喝酒天团齐聚中秋时的酒品与人生际遇。
既然左丞相李适之一天都要花一万钱喝酒,那这场顶级中秋酒局做东的就是他了。李适之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曾孙,正经姓李的皇亲国戚,这时大概五十岁左右。不过他刚被右丞相——大名鼎鼎“笑里藏刀”的李林甫排挤出政局,改贬为有名无实的闲职太子少保。耿直的李适之在酒桌上多半是要发些对国事的牢骚的,只可惜坐在两边的人,却是俩闷葫芦。
左边的闷葫芦是汝阳王李琎,是李隆基亲哥宁王李宪的儿子。李宪一生谨小慎微,很清楚自己的位置。李宪死后,李隆基给他的谥号是“让皇帝”,意思就是说我李隆基的帝位是你李宪让给我的。李琎年轻时长得丰神如玉,被李隆基金口玉言赞为“谪仙”,这可比李白被贺知章赞“谪仙”早多了。酒局这年的中秋,李宪虽然也已经四十多岁了,但依旧是超级高富帅大叔一枚,而且和他老爹一样性格,沉默寡言,爱喝酒。杜甫当时就投靠在他门下,希望得到李琎的引荐,只可惜投错了人,李琎为避嫌,根本不可能向李隆基举荐政治人才。
李适之右边的是年高德劭的贺知章,是个笑眯眯的闷葫芦,这时他已年近八十。贺知章一生顺风顺水,中过状元,做过高官。直到当时,朝廷的一些重要公文,李隆基还要经常亲自点名要让贺知章看看。贺知章潇洒达观,虽然号“四明狂客”,其实谨言慎行,从不狂傲自大。不但皇帝喜欢他,群臣也都喜欢他,这样的人,在酒桌上多半是笑眯眯地喝酒,听着李适之的牢骚,也是含笑点头不做评论。喝多了就闭眼沉睡。
坐在李琎下首的是另一位玉树临风的大帅哥,崔宗之,出身唐朝大世家博陵崔氏,前宰相崔日用之子,妥妥的官N代加富N代。参加这场酒局时,不到三十,所以是“潇洒美少年”,几分清高、几分漫不经心的世家“范儿”。他在酒局里也不爱说话,对喜欢的人就青眼有加,对不喜欢的人就是白眼向天。
崔宗之下首是另一位世家官N代,才子苏晋,四十多岁,正虔心吃斋向佛。但要是有酒喝,他就忘了佛门戒律。这位也是妙人,一生宦途也算顺风顺水,酒桌上话不算多,聊也是聊一些命运与因果这样偏玄学的内容。
这首诗的大主角诗仙李白坐在贺知章下首,这时他正值壮年,贺知章因为他的《蜀道难》而惊呼其为“谪仙”,李隆基也因为其诗文,钦点他为供奉翰林——并无实权,主要工作是给皇帝写诗文娱乐。对于官场,诗人李白基本是很傻很天真,所以一斗酒下肚,便要开始吹牛打屁了。什么高力士脱靴,杨贵妃捧砚,醉草吓蛮书等等这些,都是后来瞎编排的,一个文艺词臣,怎么可能有这待遇?但这个酒局,李白也确实是主角,大家主要听他吹些浪漫的牛皮,多数含笑不说破,谁会让一位超级大才子难堪呢?
李白的下首坐的是书法家“草圣”张旭,这时他年近六十,一手草书已经超凡入圣。张旭喝得不多,对于一位看见公主和担夫争路能领悟书法笔意的人,他更喜欢细心观察酒桌众生相。不过,酒意上头,大家又盛意相请的话,就会展示狂放不羁的草书了。
最后一位焦遂,草根百姓一名。大约五十上下,可能开始见这么些大人物,有点紧张局促,但他酒量着实厉害,五斗酒喝下去,酒壮怂人胆,就开始上知天文星相,下知天下局势,属于酒桌活跃气氛的侃爷。
一桌八人,出身、地位、命运、性格皆不同,很像现在的酒局。论酒量,肯定是平民焦遂最大;要论人生快意,无疑是贺知章,他也是酒品最好的酒友,深沉内敛,阅尽人生,却又亲和力十足——对于酒桌上的牢骚、张狂,他都予以理解包容的微笑。
杜甫这摘要式的酒局速写,写足了这一场盛唐顶级酒局的众生相,也涵盖了人生百态。
跟饮中八仙的大唐盛世相比,我们这个时代要更加繁荣昌盛,酒的品质当然更是大唐所无法比拟。李白、杜甫们做梦也难想到这世上竟然还有53°酱酒的人间美味,汝阳王李琎也甭封酒泉做王了,那儿没酒,只有卫星和火箭,要封也得封在赤水。
中秋酒局品酒品人:
人生若只如摘要
赤水河是酱酒基地,有三千多家大小酒业。而位于赤水上游的金沙酒业,近年来异军突起,2021年,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发布了“第13届华樽报告中国酒类品牌价值200强研究报告”,经中国酒类品牌价值评议组委会评测,金沙酒业2021年度“金沙回沙”和“摘要”双品牌价值共计1036.45亿元,位居中国白酒第十二名、中国酱酒第三名。摘要酒无论是包装,还是品质,都充满了古代经典文化所凝聚的浓浓书卷气。
“摘要”二字,蕴含了三层意思:一是“摘天籁之菁华,色若晨露;要人间之至酿,味比醪醇”。这是在解释摘要酒的品质,摘要酒采用经典酱酒的“12987”酿造工艺,即一年一个生产周期、两次投料、九次蒸煮、八次发酵、七次取酒,秉承端午制曲、重阳下沙传统工艺酿造。酒的色泽微黄透明,挂杯紧致粘稠,有一种独特的醇甜香味,幽雅怡人。饮后使人回味绵长,且空杯留香悠远。
二是“摘万物魁首,聚一生至要”。这既是说摘要酒浓缩了万物精华,适合高朋满座时畅饮,也对饮者最美好的文化祝福——当然我们知道,在“饮中八仙”里,也就贺知章真正能实现这一点,中过状元,几朝元老,皇帝赏识尊重,一生举荐才子无数,而且还能高寿衣锦还乡,平安终老。
三是“人生若只如摘要”。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,能留下文字记载的人寥寥可数,大部分人都如云烟散去。能留下十来个字、几十个字摘要的历史人物,已经相当了不起。比如《饮中八仙歌》里的焦遂,一介布衣,却因杜甫这首诗,而名留青史。古来圣贤皆寂寞,惟有饮者留其名。饮者的诸般情态背后,包含着不同的人生态度和做人境界。
摘要酒已成为爱酒之士的高端新选择。当我们中秋相聚,共饮经典书卷一般的摘要酒时,不仅要享受团聚的欢愉,也可品味古代饮者的故事,更要领略它所带给我们的传统人生智慧——这是性情,也是境界,更是格局。
人生摘要,廖廖数十字阅尽人生;酒中摘要,微醺陶然间礼赞盛世中国。
声明: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,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投资有风险,需谨慎。